一、九成宫醴泉铭,简短的话概括
《九成宫醴泉铭》为唐代铭文,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该文文采华丽,清新洒脱,既批判了隋朝的奢靡之风,又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勤俭持国的美德。
该铭文法度严谨,典雅大方,浑厚沉劲,有隶书笔意。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为后人学习楷书者首选之楷书名帖。
二、欧阳询书法最贵的字帖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发展到唐朝,涌现出以颜真卿为代表的许多书法家。欧阳询是其中一个,他最贵的书法字帖是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由此可见其艺术价值和书法造诣。欧阳询的楷书以险绝而出名,字体细长,结构严谨,是学习书法的最佳范本。
三、九成宫醴泉铭哪一册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欧阳询是唐初书法界“四大名家”之一,因其“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而被誉为翰墨之冠。
九成宫醴泉铭(库装本)收藏于故宫,属于北宋拓本,除明代李祺藏本外,还有明库装本一册。
四、九成宫原帖字多大
《九成宫醴泉铭》,或称《九成宫碑》,原碑文字约3厘米左右,所以原帖字大小为约3厘米。碑文内容是魏徵所撰,欧阳询书书写,当时他已是七十五岁高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该碑书法体现了欧阳询书法遒劲险绝、刚劲有力、书有法度、格式森严的特点,有“楷书之极则”、“正书第一”之称。
该碑在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今陕西宝鸡)西约五里处九成宫内,碑高270厘米,上宽87厘米,下宽93厘米,厚27厘米,碑额刻有六龙缠绕及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字,每字约10厘米大小。碑的正文有界格,每格约3.5厘米(古人称之谓“寸楷”),文字有24行,每行50字,共计1109字。原石现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
五、九成宫醴泉铭断句
九成宫醴泉铭。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征/奉敕撰。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随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
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六、九成宫醴泉铭画家
九成宫醴泉铭是书法作品,不是绘画作品,与画家无关。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七、九成宫醴泉铭的介绍
1、九成宫醴泉铭拼音:[jiǔchénggōnglǐquánmíng]。
2、《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
3、《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4、《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5、《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