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晨碑和乙瑛碑哪个好
1、中国汉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篆书以后,为了书写方便,于是隶书应运而生。史晨碑和乙瑛碑就是两个隶书碑帖,至于说那个好,没有标准,只能根据个人的喜好而确定是否喜欢。
2、史晨碑厚重大气,点划比较粗壮,而乙瑛碑相对比较纤细飘逸灵动,二者风格不同。
二、史晨碑和乙瑛碑区别
1、立碑时间不同:《乙瑛碑》立于153年(桓帝永兴元年),史晨碑》立于169年(建宁二年)。
2、艺术风格不同:《乙瑛碑》英气外露,雄强恣肆,才情纵横,有文士风度;《史晨碑》风神内敛,厚积于内,薄发于外,有侯门风范。
三、乙瑛碑的由来和来历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汉隶最负盛名时以《乙瑛碑》为经典。《乙瑛碑》碑文的主体是文书,但目的是歌颂为管理孔庙做出贡献的官员,实际属于颂德碑。记录了增设孔庙官吏一事出现与处理的经过。
四、乙瑛碑笔法口诀
1、《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
2、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
五、乙瑛碑章法特点
乙英碑的章法特点是第一,纵有行横成列,第二,左顾右盼,左右右护应。乙英碑的章法特点是第一,纵有行横成列,第二,左顾右盼,左右呼应。
六、如何写好乙瑛碑
需要慎重考虑和认真准备因为写好乙瑛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熟练掌握乙瑛的事迹和成就,对其生平有深入的了解;2.具备较强的文笔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恰当地表达对乙瑛的评价和敬意;3.注重细节,注意排版和格式,体现出乙瑛碑的庄重和大气;4.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既要符合传统的碑文规范,又要体现当代的审美需求。
如果想要写好乙瑛碑,需要认真研究乙瑛的事迹,准确把握其贡献和精神,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对其的敬意和致敬;同时要注重排版和格式,考虑碑文与环境的协调与谐美,体现出碑文的庄严肃穆。
七、乙瑛碑的特征
汉隶书法之一,笔画比较雄浑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