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瑛碑是谁写的
1、《乙瑛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的一方碑刻,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2、《乙瑛碑》其书体方整,结构严谨,笔势刚健,书法雄劲,字取横势,粗细相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长笔画呈弯弧,波尾大挑,折角圆和,波势蕴柔,中敛旁肆,潇洒飞逸,气韵盎然,被近人推为东汉绮丽书派的代表,是汉隶成熟的标志碑之一。
二、曹全碑和乙瑛碑的区别
1、一、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其结体方正沉稳,骨肉匀停,波磔(即撇捺)分明,结体生动,笔画遒劲,基本笔画为方笔,故给人的感觉是线条圆润,意态洒脱,是学习隶书的好范本,被誉为“汉隶之最可师法者”。如果喜欢秀美典雅的书者,适宜此碑帖。
2、《曹全碑》是汉隶名碑之一,其风格圆匀秀逸,同时又极具骨力,显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此碑笔法与结构都比较规范,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四周舒展,可谓柔中有刚。结体略采用侧势,布局精巧,中宫紧缩,精气内含。风格统一而有变化,整饬而不刻板。如果喜欢阴柔之美的书法爱好者,可选此碑帖。
3、二、从技法角度度来看,《乙瑛碑》用笔,方中有圆,圆中寓方,二者兼备。结体端庄,匀适调合,法度严谨,章法合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中和之美。
4、《曹全碑》多以圆笔为主,方笔是切锋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是学书者较理想的范本之一。
三、刘炳森学过乙瑛吗
刘炳森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行书、草书等形式为主。乙瑛碑是东汉时期的一种石碑,主要用来记录官员的功绩和事迹,刘炳森可能对乙瑛碑有所了解,但具体的学习情况无法得知。
四、乙瑛碑集字名言警句
1、乙瑛碑集是明代赵澄的集字成文,其中包含了他的许多精彩言论,如“志不分金石,致君不负过客”的“致君”、“学问须查仙马,文章泛读圣贤”的“学问”、“面对资历之境,以谦让之心自居”的“谦让”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字名言警句。
2、乙瑛碑集不仅是明代文化瑰宝,也是古代汉字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